《在咖啡館沒有壞事發生》

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

《雜生少年》,靈感發想自大江健三郎《政治少年之死》

《雜生少年》這齣獨腳戲,發想脫胎於大江健三郎《政治少年之死》一書。演出者靖雁最初以自己對這個社會的看法來發展,直到他閱讀這本書後,意識到少年(創作者本人和政治少年,以及脫胎過來的雜生少年)的世界觀是有別於其他年齡層的。雜生少年不等同於政治少年,但大江在五十年前以冷調的筆觸,描繪那燃燒自己的少年(雖他說所劃下的光亮在世人眼中並不是那麼燦爛),與現今的雜生少年所欲反擊抗拒的,仍有微妙的相似性。到底是什麼樣的經歷使大江觀察到那時的社會,並把目光投向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少年呢?以下,我們簡單整理了大江的生平跟他的作品。

 大江健三郎其人


日本知名小說作家,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,作品風格與傳統和川端康成等人的溫婉柔美不同,自創出一種曲折行進、氣勢洶洶的文體。
1935131(現年八十歲)出生於日本四國島的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。

1954年考入東京大學文科,即嗜讀沙特、卡繆、福克納和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,初期作品受其影響甚深,以存在主義為形式,呈現社會與個人的關係,19575月發表《奇妙的工作》。同年,大江相繼發表了習作《死者的奢華》、《人羊》和《他人的腳》等短篇小說。自此大江作為學生作家始嶄露頭角。

1958年又發表了《飼育》和《在看之前便跳》等短篇小說,《飼養》一書榮獲 1958 年第三十九屆的芥川賞,確立他「學生作家」的文壇地位,並被視為文學新時期的象徵和代表;其後發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《摘嫩菜打孩子》,則更是決定性地把他放在了新文學旗手的位置上。

19593月,大江從東京大學法文專業畢業,同年,作者接連發表了長篇小說《我們的時代》和隨筆《我們的性的世界》等作品,開始從性意識的角度來觀察人生,試圖表現都市青年封閉的內心世界。

對大江的創作生涯而言,1963年是非常重要的年頭:他的長子大江光出世了。原本是樁喜事,卻給這位28歲的青年作家蒙上厚厚的陰影——大江的妻子產下的嬰兒頭蓋骨先天缺損,腦組織外溢,雖然治療免於夭折,卻留下了無法治癒的後遺症。同年夏天,大江還去廣島參加原子彈在廣島爆炸的有關調查,走訪許多爆炸中的倖存者。

有學者認為,這兩件都與死亡相連接的事,為大江帶來了難以言喻的苦惱和極為強烈的震撼,使他把小的“死”(殘疾病兒大江光的死的威脅)與大的“死”(全人類所面臨的核武器爆炸的死的威脅)聯繫在一起:認為死亡的危險正經常性地顯露出來。此種思考使得作者在生活中不得不時時意識到死亡,並將這種生活態度自覺不自覺地與文學創作結合起來,爾後發表的《個人的體驗》(1964)和《核時代的森林隱遁者》(1968)等一系列以殘疾人和核問題為主要題材的作品,即展現具有較濃厚人道主義的傾向。就其文藝特色,在更成熟地借鑒西方現代派文學技巧的同時,充分運用日本文學傳統中的想像,把現實與虛構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。

《萬延元年的足球》(1967)便是以其為本,這本代表作為他拿下第三屆谷崎潤一郎大獎。1970年代,他將文化人類學的理念逐步引進小說創作中,代表作為《個人的體驗》,該書除獲第十一屆新潮文學獎,並因此作英譯而將他推向國際作家的位置。

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還有《日常生活的冒險》(1964)、《洪水淹沒我的靈魂》(1968)等長篇小說。此外,大江在隨筆和文學評論領域也非常活躍,著有《廣島日記》(1965)、《作為同時代的人》(1973)和《小說方法》(1978)等作品和文論。

大江的小說主題充滿爭議,他將自己歸類為「怪誕現實主義」,他擅長將最強烈的恐懼和下意識願望穿插在日常生活中,以不合常理的想像瞬間改變現實。其寫作範圍涉獵寬廣且具人本關懷的精神,無論是政治、核能危機、死亡與再生、甚至包括宇宙論,皆呈現在他的創作中。



作品

19575月,在《東京大學新聞》上發表小說《奇妙的工作》,獲該報五月祭獎。8月,在《文學界》雜誌發表《死者的傲氣》,成為「芥川文學獎」候選作品。
19581月,在《文學界》雜誌發表《飼育》,獲第39界「芥川文學獎」。同年,發表《感化院的少年》。
1959年,發表《我們的時代》。同年,發表《我們的性世界》。
19602月,創作電視歌劇《昏暗的鏡子》。同年9月,在《新潮》雜誌連載長篇小說《遲到的青年》。
1961年,發表《政治少年之死》。
19635月,發表中篇小說《性的人》。
19648月,出版長篇小說《個人的體驗》,獲新潮文學獎;10月,在《世界》雜誌連載長篇隨筆《廣島札記》。
19671月,在《群像》雜誌連載長篇小說《萬延元年的足球隊》,同年9月講談社出版,獲第3屆「谷崎潤一郎獎」;同年,發表《為與沖繩共嘆共怒》。
19684月,發表《參院選舉反映了民意嗎——當投票意味著放棄權利的時候》。同年8月,發表《核時代的森林隱遁者》。
19698月,在《世界》雜誌連載《沖繩札記》
19707月,在新潮社出版演講集《核時代的想像力》
19717月,出版與重藤文夫的對談錄《遭受原子彈爆炸之後的人》
1973年,新潮社出版長篇小說《洪水湧上我的靈魂》,獲「野間文藝獎」
197411月,新潮社出版《文學筆記》
19785月,岩波書店出版《小說的方法》
197911月,新潮社出版長篇小說《同時代的遊戲》
19801月,在《文學界》雜誌發表《聰明的雨樹》
19827月,新潮社出版短篇小說集《聽雨樹的女人們》
1983年,講談社出版短篇小說集《新人啊,醒來吧》;4月,在《波》雜誌連載隨筆《小說的圖謀·理性的愉悅》。
19841月,在《朝日新聞》發表與作家掘田善衛的通信《核時代的烏托邦》
1985年,發表長篇小說《M/T》序章
1986年,岩波書店出版《M/T與森林裏奇異的故事》
1988年,岩波書店出版理論論著《為了新的文學》
1993年,創作長篇三步曲《燃燒的綠樹》
1994年,朝日新聞社出版《小說的經驗》
1998年,《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》(私という小説家の作り方)

Search from 維基百科)

台灣出版社有出版之作品

《性的人間》,圓神出版,1995/07/01
《換取的孩子》,時報出版,2002/04/29
《為什麼孩子要上學》,時報出版,2002/08/05
《憂容童子》,時報出版,2005/04/04
《給新新人類》,時報出版,2005/09/26
《大江健三郎作家自語》,遠流出版,2008/05/30
《小說的方法》,麥田出版,2008/08/08
《再見,我的書!》,時報出版,2008/08/28
《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》,麥田出版,2009/09/11
《兩百年的孩子》,時報出版,2009/10/01
《沖繩札記》,聯經出版,2009/10/01
《優美的安娜貝爾‧李 寒徹顫慄早逝去》聯經出版,2009/10/01
《飼育》聯合文學出版,2011/08/04
《水死》聯經出版,2012/04/1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